很多人同意,这是最能代表美国的一部电影
作者:Roger Ebert翻译:Issac校对:易二三来源:rogerebert.com在约翰·福特的《搜索者》里,有一些意义重大的场景,约翰·韦恩也在该片中贡献了他最伟大的表演之一。 《搜索者》的镜头令人惊艳。 《纽约》杂志的封面故事曾称其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电影。《搜索者》(1956)尽管如此,该片依然存在一个很困难的核心问题,因为韦恩饰演的角色是一个毫无歉意的种族主义者——委婉地来说,其他白人角色也是如此。 这部电影本意就是赞同他们的态度呢,还是先将其戏剧化并让这些角色为之悔改? 如今,我们是以开明的眼光来看待这部电影,但在1956年的时候,很多观众都接受了它对印第安人的歧视。这部电影说的是一次难以释怀的搜索。 伊森·爱德华兹(约翰·韦恩饰)的侄女黛比被科曼奇族掳走了,她的家人惨遭杀害,牧场的房子也被烧毁。 伊桑花了五年的时间,孤身一人去追捕掠了黛比(娜塔丽·伍德 饰)的部落——不是去营救她,而是去击毙她,因为她已经被科曼奇部落同化了。福特知道他的主人公对印第安人的仇恨是错误的,但他赞美伊森的搜索,这引起了人们对一个变态男人的钦佩。 维护这部电影的人指出了该片有一个著名的镜头——伊森拥抱了他的侄女,而不是杀死她。 一个镜头能挽救一部电影吗?伊森的搜索,激发了乔治·卢卡斯的灵感,创作了《星球大战》中的情节线。 这也是马丁·斯科塞斯导演、保罗·施拉德编剧的《出租车司机》的核心内容,施拉德在他自己导演的《赤裸追凶》中再次使用了这一内容。《赤裸追凶》(1979)施拉德的每一部剧本里,主人公都是一个孤独的人,他为了拯救年轻的白人女性,而被逼到了暴力和疯狂的境地。 在维姆·文德斯的《德州巴黎》中,哈里·戴恩·斯坦通寻找娜塔莎·金斯基,这也是对福特故事的改编。 甚至伊桑著名的台词「就在那一天」,都是巴迪·霍利的歌曲的灵感来源。《德州巴黎》(1984)《搜索者》拍摄于经典西部片日落西山的时期,在印第安人不再被定型为野蛮人后,西部片开始衰落。 修正主义西部片,包括1964年福特自己的《安邦定国志》,对印第安人有了更开明的看法,但西方观众并不喜欢复杂的道德观念; 就像今天的暴力惊悚片和城市战争片的观众一样,他们想要的是有明确坏人的动作片。《安邦定国志》(1964)这部电影是根据艾伦·勒梅的小说改编,并由福特的女婿弗兰克·纽金特操刀剧本。 纽金特曾是影评人,福特有十部电影都是出自其笔,包括《黄巾骑兵队》和《原野神驹》。《黄巾骑兵队》(1949)《搜索者》的主演约翰·韦恩,出演过福特十四部主要作品,在这部电影中,他饰演夸口从未投降的联盟士兵。 他在战后成为流浪者,迫于窘境来到哥哥亚伦(沃尔特·科特 饰)和嫂嫂玛莎(多萝西·乔丹 饰)的农场: 他带着可能是赃物的金币,治安官山姆·克莱顿(沃德·邦德)表示,他「很像嫌疑人」。从伊森一直盯着玛莎的眼神可以看出,他暗恋着对方。 他对印第安人的仇恨,在他遇见马丁·波利(杰弗里·亨特 饰)的那一刻爆发出来: 「该死,我可能错把你当成混血儿了。 」马丁说他有着「八分之一科曼奇血统」。伊森在小马丁的家人被印第安人杀害时救了他,之后把他留给玛莎和亚伦抚养,显然,他认为八分之一的血统也太多了。 当马丁坚持要和伊森一起寻找被掳走的黛比时,伊森说: 「一切听我的」,并对这个小伙子不屑一顾。在一个酒吧里,伊森倒了酒后,又抢走了马丁的杯子,咆哮着「等你长大再说吧。 」这时候的马丁一直在牧场帮忙,他已经订婚了,多年来一直在和伊森寻找黛比的下落。伊森真的认为「混血」喝酒是件很危险的事吗? 《搜索者》的神秘之处在于伊森和马丁一路上的关系。 两人一起住了数月,一同睡在星空下时,他们谈了些什么? 两个男人怎么可能有共同的使命却话不投机呢?马丁一同上路,是为了保护黛比,因为伊森打算找到她后就杀死她。 这个年轻的男人还出现在一个浪漫的次要情节中,这个情节被笨拙地拼凑到主要故事里。 他和友好的瑞典邻居的女儿劳丽(维拉·迈尔斯 饰)订了婚。马丁五年里只给劳丽写过一封信,那封信嘲讽了马丁娶错了人,娶了个「印第安新娘」,福特在这个场景中表现出一种奇怪的幽默。 劳丽再也没想过会再见到马丁,而马丁却偏偏在她将要嫁给乡巴佬查理(肯·柯蒂斯 饰)时回来了。 这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而决斗的场面,更合适放在《七对佳偶》中,而不是这部史诗西部片里。实际上,《搜索者》似乎是两部电影。 伊桑·爱德华兹的故事十分严酷、孤独,描述了他的魔障,施拉德正是从他身上得到了塑造《出租车司机》里的特拉维斯的启发; 科曼奇部落的首领名叫伤疤(亨利·布兰登饰),他和哈威·凯特尔饰演的斯波特相似,后者戴着西部风格的帽子,留着长发,使得特拉维斯称他为「首领」。伊森不喜欢印第安人,并且对此毫不遮掩。 当他透露自己要杀死黛比的时候,马丁说「她还活着,而且还要一直活下去! 」然后伊森咆哮: 「和科曼奇族人一起生活,等同于死了。 」他疯狂地屠杀水牛,说; 「至少今年冬天科曼奇人没得吃了」。这部戏中戏里包含了愚蠢、浪漫的次要情节以及为了减缓气氛的喜剧性角色,包括口音浮夸的瑞典邻居拉尔斯·乔根森(约翰·奎尔伦 饰)和被当作吉祥物对待的笨蛋摩斯·哈珀(汉克·沃登 饰)。 甚至还有音乐插曲。 第二部分的故事没有任何目的,那些重视《搜索者》的人将之过滤掉了,并且耐心地等待回到故事主线上。伊森·爱德华兹,凶猛却又孤独,他是一个没有享受过平静时光的失败的士兵,是福特和韦恩创造的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(他们合作了14部电影)。 他们知道伊森的态度有多恶劣吗?我认为他们是知道的,因为韦恩在他的个人生活中明显没有种族偏见,而且福特的电影对印第安人有着更多的同情。 这并不是格里菲斯《一个国家的诞生》中本能的、未察觉的种族主义。无数的西部片都以种族主义为不言而喻的前提; 而《搜索者》有意关注这一话题。 我认为,把韦恩塑造成一个玷污了英雄主义的角色需要一定的勇气。 伊森的救赎将在与黛比重逢的戏剧性镜头中得以展现,他宽厚的双手拉住对方,将她举向天空,又接入自己的怀抱,并说; 「黛比,我们回家吧。 」这个镜头很出名,也很受人喜爱,但这与他在整部电影中的观点形成了小小的平衡——事实上,没有迹象表明他对印第安人有所改观。在美国历史上,约翰·福特(1895-1973)是好莱坞最伟大的年代记录者,曾经有一段时间,人们将他的《愤怒的葡萄》(1940)评为美国最佳影片,而非《公民凯恩》。《愤怒的葡萄》(1940)1914年,他开始着手于自己的第一部电影,并于1917年开始执导。 他对风景有着无与伦比的眼光,并以将纪念碑谷作为他的西部片拍摄地而闻名于世。 他与剧组人员一起露宿野外,公司上下一起在一辆货车上吃饭,睡在帐篷里。 韦恩告诉我,拍福特的西部片,就像是生活在西部。福特对构图的眼光大胆而坚定。 想想电影早些时候的葬礼,马车在右下方,中间是一群正在离去的哀悼者,然后形成从上山到坟墓的对角线,他们同时还唱着福特最喜欢的赞美诗,「我们将在河边聚会吗」(他在婚礼的场景中再次使用了这首诗)。想想福特最著名的镜头之一,在山谷里的搜索队,与带着不详气息的印第安骑队平行,并在天空的映衬下形成剪影。 还有成年的黛比第一次出现时的戏剧性时刻,她在伊森身后的沙丘上奔跑,而伊森并没有看到她。 伊森进出的开场镜头和结尾镜头都设置在一个门框里。 在把黛比送回家后,他独自站在门口,一只手放在另一只胳膊肘上,让人暂时忘记了那种辛酸的感觉。 这些镜头都属于电影的宝藏。在《搜索者》中,我认为福特试图不完美地,甚至紧张地描绘种族主义,证明种族灭绝是合理的; 喜剧元素带来的轻松感可能是一种试图软化信息的无意识的尝试。 许多最初的观众可能没有注意到他的目的; 他们看不到伊森的种族主义,因为他们接受了他对印第安人的看法。八年后,在他的最后一部电影《安邦定国志》中,福特的思路更加清晰了。 但在《搜索者》这部有缺陷的影片中,我们可以看到福特、韦恩和西部片本身,笨拙地认识到一个憎恨印第安人的人,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英雄。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